獨山子石化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
6月30日,獨山子石化公司首次實現工業化試產的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膠SSBR72612F新產品,在下游輪胎企業的性能評價有序進行。
5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專家在獨山子石化對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膠工業生產進行現場考核,經現場調取、查驗相關考核基礎數據,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項目計劃任務書要求,標志著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溶聚丁苯橡膠鏈中官能化技術順利通過驗收,實現該技術的自主研發目標。
獨山子石化主動化解地處邊疆、遠離高效市場的劣勢,堅持市場、效益導向,大力開發新產品,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產品創效能力,一次次實現從“0到1”的突破。自2009年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建成投產以來,公司累計開發各類新產品100多個,實現橡塑產品規模化、系列化、差異化,并不斷向高端化邁進;茂金屬膜料、環保橡膠RC2564S、RC2557S等一批產品替代進口,填補了國內空白,贏利能力在股份公司煉化板塊位居前列。
機制帶動 技術骨干做“主角”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獨山子石化要求研究院緊急組建熔噴料研發攻關項目組,90后的楊帆“揭榜掛帥”。接到任務那天,楊帆一夜沒睡,查找相關資料,研究制定方案。第二天,當攻關團隊成員來到實驗室時,楊帆已經根據連夜制定的方案進行了分工。那段日子里,由于嚴格控制上崗人數,實驗室里的5名科研人員身兼數職,一會兒是數據分析師,一會兒是原料搬運工。
僅用了4天時間,楊帆團隊就解決了過氧化物在粉料中均勻分散等技術難題,成功完成了醫用口罩稀缺材料聚丙烯熔噴專用料階段性研發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全國抗疫。
獨山子石化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帶動科技創新。公司大力推行技術攻關和產品開發項目經理制,選聘技術骨干擔任項目經理,賦予經費決策權、計劃考核權、人員獎懲權,給任務、壓擔子。各部門、單位充分發揮職能、強化協同,規劃、技術部門對接總部要求,緊盯市場需求,制訂新產品開發排產計劃;研究院負責目標產品分析、技術路線制定、產品性能評價;乙烯廠嚴格執行生產計劃和技術方案,實施工業化生產;營銷部門負責市場信息收集、產品推廣和售后服務。
負責國家級研發項目——稀土順丁橡膠項目的宋玉萍,是獨山子石化首席技術專家。在獨山子石化研究院,大家都親切地叫她“宋博士”。
稀土橡膠的研發,國內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借鑒,研發進度緩慢。宋玉萍說:“每當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公司就是我們的堅強后盾,在項目經費、研發力量配備等方面,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直至實現工業化生產。”
獨山子石化實施科研人員雙序列改革,打造職業發展新通道,激發科研人員聚焦技術,全力攻堅產品研發。2020年,獨山子石化利用一季度市場低迷窗口期,騰出生產線試產新產品,科研崗位的專家帶領團隊,全年開發新產品11個,比計劃多了5個。
精準激勵 創新創效深挖潛
獨山子石化設立專項基金精準激勵,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效的積極性。
公司配套修改了《科技工作優秀個人獎勵辦法》《科技項目獎勵辦法》,2020年針對科技進步、科技攻關、新產品開發及“十三五”先進科技工作者等合計獎勵400多萬元。
HPR1018HA和EZP2010HA均屬于獨山子石化茂金屬聚乙烯系列產品,不僅打破了進口茂金屬產品對國內的壟斷,其優異的加工性能和產品質量還深受客戶好評,市場潛力很大。它們就是精準激勵的“產品”。
由于使用催化劑不同,二者之間進行半連續轉產最快需要56個小時,而連續轉產在世界范圍內未曾實現過。
從2019年年底,負責轉產工作的乙烯廠聚烯烴一聯合車間副主任工程師張永海,帶領車間技術團隊討論HPR1018HA連續轉產EZP2010HA的可行性。因為沒有成功經驗和數據可以參考,他們白天討論優化方案,晚上與外商線上對接相關問題。但外商通過模型提供的方案建議過于理想化,在實際生產工況下根本無法實現。因此,方案只得反復修改。
2020年3月7日,奇跡發生了!獨山子石化僅用6個小時就一次性轉產成功。在此之前,不同茂系催化劑產品之間的連續轉產,在世界范圍內沒有成功的先例。
聚苯乙烯HIPS線是另一個精準激勵的代表。2011年建成投產的聚苯乙烯HIPS線因設計缺陷存在諸多生產瓶頸,生產線長期保持70%的負荷。從2019年3月開始,HIPS線高負荷運行技術攻關進入快速執行階段。
“我們沒有專利商支持,沒有高負荷產品配方、生產數據等,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乙烯廠橡膠聯合車間副主任楊昌輝說,裝置運行以來,車間安排團隊記錄每次的生產配方、生產參數、化驗結果等,通過統計分析大數據、不斷測試工業生產校正系數,逐步建立完善符合裝置實際的生產模型。2019年年初,HIPS線負荷由70%提至80%。
負荷越高,操作難度越大。把負荷從80%提到90%,是一次技術上的突破。為了從各種數據曲線中尋找對應關系,反推演算出新參數,楊昌輝帶領技術團隊計算了數百次,生產方案修改了4版。
“一次確定好相對準確的配方值和操作參數,是整個操作過程的關鍵。”在楊昌輝看來,他和同事們沒有退路。面對技術“盲區”,只能反復地大膽設定、小心驗證。
2020年3月22日,HIPS線進料負荷達到95%。這是該生產線自2011年裝置性能測試以來的最高運行負荷。困擾裝置10年的生產瓶頸終于突破了。
擴大合作 破除瓶頸開新局
獨山子石化堅持“研發一批、推廣一批、儲備一批”,大力開發市場需求大、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綠色環保的新產品。
公司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強化與專利商、催化劑廠商、科研院所、兄弟單位的交流合作,先后與復旦大學、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等近30家科研院校合作,開展耐刮擦管材料、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膠等45個項目的研究。
但在2018年前,管件專用料在全球范圍內也只有北歐化工一家企業可以生產。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胡斌說:“工藝有了,催化劑有了,就差生產技術了。但專利商為了維護市場優勢,是不會轉讓生產技術的。”